新闻资讯 / news
全部 殡葬服务 殡葬用品

兰州丧葬礼仪,殡葬一站式服务!

旧时葬礼讲究多

中国古代社会,以儒家思想为正统,而儒家思想又推崇以“孝”治天下,主张“求忠臣于孝子之门”、

“百善孝为先”,孝文化遂成为社会伦理的核心,“孝”主要包含“生养死葬”两个方面,故葬礼的隆重程度遂成为考验子孙是否孝顺的一项重要礼仪。

在“事死如事生”的观念指导下,古人对祖先的葬礼,是倾其所有、不厌其烦,其复杂繁琐、劳民伤财,已到了令今人不可思议的程度。

今天,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,传统的葬礼已大大简化、改革,新式的追悼会已现普及之势,

但在兰州民间的葬礼上,依然可见古代葬礼的遗风遗俗。

做寿衣,兰州人讲究,年过六十的老人要在活着的时候提前做好寿衣,俗称“做老衣”。做寿衣要选闰年闰月里的吉日,由女儿制作,寓意老人多活几年。

寿衣多为五件套或七件套,质料多为轻薄柔软的丝麻织品,讲究内棉布、外丝绸,忌用缎子(谐音“断子”)面料,

忌用斜纹布及黄、绿两色布料,特别忌用皮、毛质料。样式以中式大开襟为主,外罩棉袍,男以青黑色为主,女以红色为主,裤子是老式大裆裤,忌穿短裤和背心。

寿衣讲究穿单不穿双,一般有衬衣、短棉衣、罩衣、长袍马褂或长罩衫、衬裤、棉裤、罩裤等。

寿衣的衣袖要长,须将双手完全盖住;女寿衣中至少有一件必须是红色的,另外,配有铺褥盖被、荷花枕头、绣花便鞋。男戴小帽、女苫巾帕。

鞋和枕头均要绣花,枕头的形状除一般的方枕外,还有锁子枕、荷花枕。男用枕头绣“寿”字,女用枕头绣“万”字,字周围再绣上花卉、蝴蝶等图案。

男戴软帽,式样各异,如瓜皮小帽,旧时秀才戴方形软帽等;女则头包黑丝手帕。

停丧,死者弥留之际,子女要及时给死者修剪指甲,梳理鬓发,擦洗后穿上寿衣,寿衣、铺盖讲究里外全新。

死者一咽气,赶紧掐死一只公鸡,接着将死者停放在堂屋上首的一块门板上(停尸不能动哭声,烧纸才动哭声。),

用黄纸盖住脸面,用红线扎住双脚(三天“送亡”时解开绑脚红线,让灵魂出走),为了黄泉路上安全顺利,还要在死者的双袖口内装上死面方饼、纸钱、

一双筷子,称“打狗饼”、“买路钱”,最后,再杀一只鸡,收拾干净供在灵桌上。

守灵,死者安放停当,灵床两边铺上麦草,子孙开始披麻戴孝,子女、儿媳、女婿、长孙戴全孝,然后跪坐在草铺上焚香燃纸,昼夜守灵。

灵前摆放供桌,供献“倒头”饭(一碗黄米饭,插一双筷)、一副“盘”(即10个枣鼻馒头)、燃灯、香炉、供酒、茶、糕点、果品之类,烧纸盆放置在供桌前,供吊唁者焚纸。

整个丧礼期间,由“大东”(总管)全权安排,子女们不再插手,专心一意当孝子。孝子身着孝服,

纽扣不整,麻绳束腰,靸拉鞋子,手持丧棒,不梳洗打扮,低头躬身,只在灵堂前烧香化纸,迎来送往。灵前不能离开人,

也不能让猫、狗动物近前。男孝子在屋内,女孝子在屋外台阶上,均坐草铺,一切事务均由请来的大东负责安排。

首页
电话
留言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