殡葬礼仪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,是源起于远古社会的灵魂观与死后世界观,发展出维系家庭孝道伦理的礼仪规范,
着重在生者与亡者之间慎终追远的礼节制度与道德规范。
殡葬礼仪是人类数千年来生存智慧的长期累积与发扬,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与完备,
体系相当庞大与多元。这种处理死亡的生命礼仪,进入到现代社会之后,不应被忽视或舍弃,
应是人们生命尊严的价值的再实现,更需要培养出较高水平的道德修养与伦理关怀,以殡葬礼仪来善待亡者与抚慰生者。
下葬仪式过程
饲生·恋亲·视尸 饲生和恋亲视尸是死者入殓前,其子孙向死者作最后告别的礼仪。
饲生由孝子奉白饭二小碗,豆干红糖各一碟,跪在父母尸旁,念道:“父母饲我大,我饲父母老。
”说着用箸尾夹一,点饭莱放在父母口里,又转用箸头夹一点饭菜自己吃下(这是表示阴阳有别)。
饲生毕,由和尚执魂幡在前引路,长子捧香炉跟着和尚,
其余子孙均拈香随后绕尸而走,和尚边走边念经。
死者是男,绕尸走圆形;是女,走方形。俗以父是天,母是地,而天圆地方,故此。
仪式及禁忌
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等原因,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下葬风俗仪式。
这种下葬的仪式反映了人们对灵魂的崇拜。汉族主要是实行土葬。
墓地是死者的最终归宿,所以墓地的选择是埋葬死者的头等大事。墓地要选在地势宽广,
山清水秀的地方,找出生气凝结的吉穴,从而可以使死者安息地下,庇佑子孙。
这种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。抬灵柩的人叫做"八仙",挖好guan材洞穴叫做"打穴"。
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,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。有的地方要请地仙,还要画太岁,
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,不然就是"太岁头上动土",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。
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,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。
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,做好之后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。这种墓穴,是把灵柩推进去的。
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杉树。
放的时候,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,再用撬棍往里面推,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,最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