殡葬是人类围绕自然生命死亡而展开的告别与祭奠活动,其文化内蕴是丰富又深刻的,体现了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与理解。
殡葬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,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也必然包括优秀殡葬文化。
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形成了以儒家为主流,道佛诸子相辅的多元复合形态,殡葬文化也是受到不同学派的影响。
但共同点就是围绕生命,如对人生的归宿、生命的价值、永生的追求等进行探讨。
总体来看,中国殡葬文化的精神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特征:
一、哀戚之情人有喜怒哀恶欲各种情感,其中哀戚之情是丧亲以后的悲哀伤痛之情。
《孝经·丧亲章》:“孝子之丧亲也,哭不偯,礼无容,言不文,服美不安,闻乐不乐,食旨不甘,此哀戚之情也。”哀戚之情源于人强烈的生命意识。生
命只有一次,不可复归,死亡就是永远的失去,因此亲人的逝世给活着的人以沉重打击,使人产生不可抑制的悲痛之情。
这种情感是殡葬活动的主导情感,贯穿于殡葬仪式的始终,弥散于参加殡葬活动的所有人,
于是形成一种凝重、庄严的氛围,使得殡葬活动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感通、感应和关怀。儒家认为,哀戚之情是丧礼的本质。
孔子说:“礼,与其奢也,宁俭;丧,与其易也,宁戚。”(《八佾》)这里的“戚”,就是礼的情感本质。
在礼的情感本质与奢俭形式之间,孔子说与其走形式,不如守本质。
因此,殡葬文化就要寄托人们这种最强烈、丰富、深厚的哀戚情感。彰明丧祭的礼仪,是为了教导人们仁爱。
能够教导人们仁爱,那么有丧事时人们就会思慕亡故的亲友人,祭祀时毫不懈怠,如同双亲在世而作为人子要
对他们进行奉养的义务一样。丧祭的礼仪得到彰明,那么老百姓就会孝顺父母。
二、虔诚恭敬俗话说死者为大,对死者的恭敬,从丧礼开始,延伸到祭祀。
古人认为,人死化为鬼神,《说文解字》“人所归为鬼。这是说,祭祀是借以表达人的思慕之情,
忠信爱敬之意,是人道精神的体现,是祭祀的本质之所在。但只有“君子”能够领悟这一点,
一般老百姓的习俗免不了把祭祀礼仪当成是事奉鬼神。
甘肃永富祥殡葬 一站式殡葬服务品台诚信殡葬 | 持证上岗 | 合法经营 | 合理收费 | 惠民服务